大國工匠彭詳華子承父業,在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上嘔心瀝血;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薪火相傳,治沙造林的壯舉使得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外披上層層綠裝……打虎親兄弟,上陣父子兵,關于傳承的故事流傳在華夏大地經久不衰。在蘇中建設的大家庭里,也有這樣一對“父子兵”的故事。
何萬年,第五工程公司太原星河灣項目的一位老工長。1995年就進入蘇中建設的他,二十多年間先后隨著公司走南闖北,在大慶、固安、北京、鄂爾多斯、包頭、太原等地留下了奮斗的痕跡。熟悉老何的人都說他是蘇中的一塊“老磚”,哪里需要哪里搬,二十五載的風華,讓老何從翩翩少年到鬢角泛霜,深深的皺紋,斑駁的大手,見證著這塊“老磚”的奮斗歲月,凝聚成老一代蘇中人的縮影。
大學畢業季快到了,老何的臉上春光滿面,每天都是樂呵呵的。工友們說,上一次見他這樣,還是老何的兒子小何考上大學的時候。那一年,小何以優異的分數考入南京工業大學。家里出了個高材生,讓平時低調的老何高興極了。
“老何,啥事兒這么開心?難不成彩票中獎了?”工友們開著玩笑問他。
“哈哈,可比彩票中獎高興多了,我兒子今年畢業,已經通過公司招聘面試,過了暑假就要來我們工程公司啦!”老何頗為自豪地說。
“小何呀?我記得那小子,每年暑假都會來咱們工地實習,還經常頭昂起來跟你說畢業后要到咱們蘇中的工地上來呢!”工友回憶著說。
“是啊,這小子從小就對建筑感興趣,比較懂事,喜歡鉆研,也能吃苦,是塊做工程的好材料。我在蘇中干了大半輩子了,對公司有感情,他能來咱們蘇中,我真的很高興!”談起兒子來,老何眼角的笑意不斷綻放,仿佛一切工作的勞累都已云淡風輕。
火熱的七月,蘇中建設的300名新大學生在蘇中商學院接受了軍訓的洗禮。分配完畢后,小何如愿以償地加入了第五工程公司,來到了父親所在的太原星河灣項目部。嶄新的服飾,锃亮的運動鞋,清秀俊彥的臉上掛著笑容,正式前往項目報到的小何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,讓人眼前一亮。
到了工地,小何略帶青澀地和項目上的熟人們打著招呼。過了一會兒趕上放線,他脫掉嶄新的外套,嫻熟地換上工作服,戴上安全帽,背上工具包,利利索索地準備趕赴現場,臉上還帶著一絲絲雀躍。得益于前幾年暑假期間的實習經歷,小何的施工員工作上手非常快,火辣辣的天氣惹得大家汗流浹背,他擦擦臉上的汗水,沉浸在工作中,雙眼閃爍著青春的光芒。
兩個小時放線結束,小何跟小伙伴們勾肩搭背地從現場往宿舍區走去。此時的他已經換了一副“形象”——衣服上、手套上、運動鞋上沾著點點彈線濺到的墨汁,鋼管上的鐵銹、水泥的泥漿、飛揚的塵土也在不經意間為身體增添了許多“點綴”,臉上滿是流淌的汗珠以及用手擦汗時留下的墨痕,眼神里卻依舊透著一份落地生根的堅定。
途中,小何和老何不期而遇,打量著渾身“臟兮兮”的兒子,老何有點欣慰,也有點心疼。“怎么樣,正式工作可不比實習時那么輕松,能不能干?”
“你也太小瞧你兒子了,這點工作量算不了什么!”小何笑嘻嘻地說,沒有退縮的眼神直視老何,父子倆四目相視,都呵呵地笑了起來。
“兒子不錯,像我當年!”老何拍了拍小何的肩膀,“加油干,一定比你老爸更強!”一句暖心的勉勵,讓小何充滿了斗志。
在蘇中建設的大家庭中,還有許許多多像老何與小何這樣的“父子兵”,上一輩的蘇中鐵軍精神感召著“建二代”們重走父輩的道路,用精神血脈的薪火傳承和經驗技藝的開拓創新,勵精圖治放飛建筑夢想,追求卓越筑就蘇中豐碑!
|